以科技助力非遺文化傳承,華為音樂空間音頻讓傳統(tǒng)民樂重煥“新聲”?

近期,華為音樂發(fā)起“非遺·新聲”主題系列活動,借科技之力為非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,首度上線“空間·民樂之聲”專題,帶來一系列《民族音樂沉浸聲紀錄專輯》,用空間音頻技術讓傳統(tǒng)民族音樂煥發(fā)新“聲”。

豐富非遺民族音樂內(nèi)容,感受獨特民族地域文化

本次“空間·民樂之聲”專題收錄了六張《民族音樂沉浸聲紀錄專輯》。其中不僅包含漢族、藏族、苗族、白族等富有不同特色的民歌演唱,還有廣東、江浙等地極具地域特色的民樂演奏。這些音符在不同民族文化的音樂人的傳唱與演奏中靈動交織,成為了動聽的旋律,也承載了精彩紛呈的生活與歷史。

以科技助力非遺文化傳承,華為音樂空間音頻讓傳統(tǒng)民樂重煥“新聲”?

在專題中,用戶可以傾聽苗族音樂人春冬蝶持笙歌唱,開啟一場與天地、與生命的對談。也可以感受藏族民歌悠揚的旋律、深情的歌詞和獨特的演唱方式,在悠揚的扎木念琴聲里體會藏族同胞的情感、感恩和對生活的熱愛。還可以跟著白族藝術家楊城張的吟唱,在 “龍頭三弦”豐富而圓潤的韻律里品味充滿原始風味的田野風韻,泥土與莊稼的芬芳。

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音樂,以廣東音樂為代表的嶺南絲竹風格輕柔華麗而細膩,清新流暢且動聽;而千里之外的江南絲竹,則是“小、細、輕、雅”的藝術風格。在空間·民樂之聲專題中,你可以細細體會江浙和廣東兩地絲竹樂的不同。

空間音頻技術賦能,讓非遺民族音樂煥發(fā)“新聲”

如今,用戶對聽音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,許多傳統(tǒng)民族音樂由于錄制條件的限制,音質并不能滿足用戶需求。究其原因,是因為口頭傳唱的民族音樂盡管曲調簡單,但是在多種樂器聲、自然聲、人聲的互相配合下,讓音樂天然帶有方位感和空間感,使得簡單的曲調能夠演奏出萬種奇妙的變化,呈現(xiàn)出令人震撼的聽覺效果。

這也是華為音樂的高清空間音頻的長處所在,其內(nèi)容音質達到了無損級別,不僅具備突出的空間感和臨場感,也能夠包含更加豐富聲音信息量與更加清晰的聲音細節(jié),可以更好地重現(xiàn)演唱者在錄音室或音樂現(xiàn)場的表現(xiàn),給用戶帶來更為沉浸真實的聽覺體驗。當使用HUAWEI FreeBuds Pro 3系列耳機欣賞華為音樂空間音頻時,聲音仿佛飄蕩在雄壯的高山、深邃的山谷和廣闊的田野間,耳機搭載的陀螺儀傳感器能夠精準抓取用戶頭部的細微移動,根據(jù)實時追蹤記錄到的頭部轉動信息來移動不同的音樂編排,讓聲音圍繞著你重新定位,用戶仿佛置身于一場專為自己打造的民族音樂Live,極具沉浸感和臨場感。

空間音頻技術對非遺音樂的賦能,在讓更多人能夠發(fā)現(xiàn)、享受非遺音樂獨特之美的同時,也讓更多的人有能力和工具去傳承和保護非遺文化。華為打造的空間音頻創(chuàng)作工具Petal Vivid采用了全球首個基于AI技術的音頻編解碼標準,讓用戶可以極高的質量去探索、記錄和創(chuàng)作非遺民族原聲。同時,華為音樂是首個支持Audio Vivid的音樂流媒體平臺,現(xiàn)已在空間音頻專區(qū)中上線眾多明星歌手和音樂家熱門作品的Audio Vivid空間音頻版本。讓更多用戶得以沉浸式享受音樂之美。

以科技助力非遺文化傳承,華為音樂空間音頻讓傳統(tǒng)民樂重煥“新聲”?

路徑指引:打開華為音樂App→搜索“空間民樂之聲”直達專題,或點擊“空間音頻”快捷入口→下滑至“民族音樂”欄目→點擊暢聽《民族音樂沉浸聲記錄專輯》

傳承傳統(tǒng)民族音樂及非遺文化,需要的是技術與理念的齊心協(xié)力。華為音樂用沉浸式空間音頻呈現(xiàn)傳統(tǒng)民族音樂,通過創(chuàng)新科技的方式為非遺文化傳承賦能,愿更多人都愿意加入傳承這些璀璨的民族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行列,讓它們經(jīng)久不衰,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陳晨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2079x.cn/article/638748.html

陳晨陳晨管理團隊

相關推薦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